


6A3
梁韵
Liang Yun
《堅持不懈的屠呦呦》
在醫學的浩瀚星空中,有一顆璀璨之星,她的研究成果,拯救了全球數百萬瘧疾患者的生命。然而,這輝煌成就的背後,是無數個日夜的艱辛探索和無數次失敗的打擊。她就是堅持不懈的屠呦呦。
一九三零年,屠呦呦出生於浙江寧波,一個財閥豪門和書香門第相結合的家庭,所以屠呦呦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一九四六年,十六歲的屠呦呦不幸染上了肺結核,被迫終止了學業。她經過了兩年多的治療和調理,病情才慢慢好轉。病情好轉後,她繼續學業。這兩年的經歷讓她體會到了病痛的折磨,也同時促使她選擇醫學研究的職業方向,讓小小年紀的屠呦呦立下了治病救人的人生理想。
一九四八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系。在上大學期間,她對植物分類和野外採藥特別著迷。此外,她痴迷於圖書館裏的古籍,將《肘後備急方》、《本草綱目》等書籍翻得捲邊。
在二十世紀,有一種叫瘧疾的病毒在全球廣泛傳播,尤其是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發病率和死亡率只上不下,給許多地區帶來了嚴重的災難。一九七零年,全中國瘧疾發病人數超過二千四百萬人,這些患者飽受周期性發作的高熱、寒戰、大汗等症狀的折磨,嚴重者還會出現昏迷、抽搐……更有不少人因此失去生命,兒童和孕婦等群體的健康受到極大的威脅。
一九六九年,屠呦呦被任命為「中醫研究院中藥抗瘧科研組組長」,負責國家「五二三」抗瘧藥物的研究任務。她用三個月的時間收集了二千多個藥方,編輯成包含六百四十餘種的中藥單祕驗方——《瘧疾單祕驗方集》,並再先後進行三百多次的篩選實驗,最後才確定以中藥「青蒿」為主要研究方向。
一九七一年,屠呦呦在初期提取有效成分的實驗中失敗了,但是她沒有放棄,而是在《肘後備急方》中受到了啟發。於是,屠呦呦又改變了提取青蒿素的工藝。在一九七一年十二月時,屠呦呦在感染瘧疾的猴子身上測試顯效,測試取得了十分成功的結果,青蒿提取物有效降低了猴子體內的瘧原蟲的數量。到一九七三年,青蒿素單體在海南瘧區臨床試驗,證實臨床效果有效。
一九七八年,她領導的中醫研究院中藥所「五二三」研究組受到全國科學大會表彰。二零一一年,獲得美國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又在二零一五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等很多具有權威性的獎項。而她卻説「榮譽多了,責任更大了,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句話體現了她不驕傲自滿,始終保持清醒頭腦,認識到了在科研的道路上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不能因已取得的榮譽而停滯不前,要繼續肩負責任,不斷向前。
屠呦呦的研究成果是醫學史上的一座豐碑,而這些成功的背後都是她不斷堅持研究和實驗的結果。屠呦呦的成果為無數生命重燃希望,她的事跡也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不斷探索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