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6A1
陳顥允
Chan Ho Wan
《廣東月餅》
農曆八月十五日快到了,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每逢中秋,大家都會聯想到賞月、點燈籠、吃月餅的節慶活動,而月餅更是中秋節的重要食品,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意義。
首先,月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並隨着時間而演變。最初,月餅在唐朝是用來祭月的食品,形狀較為簡單;宋朝的月餅逐漸成為商品,開始在市集上販售;元朝時,月餅被用作傳遞反元統治行動的密信,這使得月餅不僅是一種食品,更包含着民族情感和歷史。到了明、清時期,月餅的製作工藝逐漸成熟,出現了各種形狀和口味。隨着時間的推移,月餅逐漸成為中秋節的象徵。
此外,月餅的形狀和餡料不斷推陳出新。形狀方面,「月餅」,顧名思義,像月亮的餅。古時候,月餅通常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和完整;現在,為了包裝方便及吸引客人購買,已有方形及迷你月餅出現。餡料方面,傳統月餅的餡料多樣,常見的有紅豆、蓮蓉、五仁、蛋黃等。後來,一些創新口味,如冰淇淋月餅和水果月餅,也逐漸流行。此外,現在人們比以前更重視健康,因此無糖、低脂、素食等健康月餅越來越受歡迎。
儘管月餅的形式和口味不斷變化,但它在中秋節的文化意義依然深厚,象徵着團圓和祝福。現在,世界上幾乎每個地方,包括英國、美國、非洲等有華人聚居的地方都可以見到月餅。華人把月餅的特色帶到世界各地,並且跟大家分享中秋節的文化,讓月餅文化得以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總的來說,月餅的演變不僅體現了飲食文化的變遷,也反映了社會歷史的發展和人們對家庭團聚的重視,是歷史文化的瑰寶。讓我們一起把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流傳後世吧!
bottom of page